1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法規部副主任張勁松、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處長姜武漢、中國建設銀行數據管理部總經理劉靜芳等一行蒞臨蘇州調研“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工作,中國銀保監會周蘭領、鄭重、王文鈞,江蘇省自然資源廳杜國慶等陪同調研。
“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是我局在“互聯網+”的創新熱潮下,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共享,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建立的不動產登記互聯平臺。具體講,即利用銀行等機構已有網點,讓企業和群眾在辦理其它業務的同時,一并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業務,使得原本復雜的流程變得簡單高效,真正做到了流程簡化、材料簡化及有效風險防范,更好地為廣大小微型企業、個人客戶提供服務。
在上午的調研會中,我局首先就“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主要創新做法作了匯報,一是蘇州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通過制定接口標準、搭建數據中間平臺的形式,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和數據交換。二是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材料上傳,不動產登記機構在后臺受理審核;在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時,明確收件材料、審查要點、印章效力、職責邊界、法律責任等事項。三是要求金融機構根據規定統一公示登記流程、收費標準等,將原先近100頁紙質材料簡化為一張結構化數據表。四是為避免全市各(縣)市、區在操作過程中出現標準不一、各行其是,采用“一點接入,全城通辦”模式,要求全市實現六個統一和全城通辦。
我市2016年1月5日開始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2017年開始與建行、農行等金融部門合作,制訂了實施方案,去年3月30日率先在市區試點開展“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并發放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明,既避免了群眾來回奔波,又大幅降低了融資成本,無論是在銀行方面還是群眾中間,均取得了良好反響。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吳江農商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蘇州銀行、平安普惠7家金融機構簽署“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合作協議,另有18家銀行正在進行系統開發。全市在銀行共設立服務網點76個,累計已辦理線上抵押登記業務23000余份,實現了只進銀行“一扇門”、登記部門“不見面”。
調研會在建設銀行蘇州分行舉行,會后,銀行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的過程,幾秒鐘便操作完成。過去,客戶的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經銀行審核通過后,由兩名客戶經理陪同客戶到登記部門提交抵押申請,登記部門辦理結束之后還需要兩名客戶經理同時到登記部門領取紙質的登記證明,需銀行驗真入庫后方可放款給客戶,整個過程一般需要15個工作日左右;而實行該服務之后,客戶只要在銀行提交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并在現場簽好抵押登記所需材料,銀行工作人員通過平臺向登記部門提交電子材料,再由登記部門審核發放電子登記證明,銀行收到電子登記證明即可放款,整個過程只需1-2個工作日。
下午,張勁松一行還對建設銀行蘇州城市廣場支行以及民生銀行蘇州分行的不動產登記網點進行了實地考察,與現場辦理抵押登記的群眾進行交流。調研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為“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是以服務群眾為核心的大膽創新、勇于探索的做法,其作為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既切實方便了群眾,真正實現了“不見面審批”,又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減低了企業融資成本,符合發展方向,是一項多贏的好舉措,值得全國推廣。(來源:不動產登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