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將兵,
多多益善。
原文: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公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出自: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書歸正傳:前幾天,和朋友交流汽車金融業務落地方式話題,其實也沒啥,不外乎三種方式:直營、標服和代理(SP),三種模式各有優劣勢,也各有利弊,有時還互相交錯。這幾年,給鷂石周的感受,汽車金融行業的落地方式已經從資金密集型,向著勞動密集型轉變。如何理解了?10年前,有個差不多的資金價格,為汽車銷售方案制定一個差不多的金融產品(解決方案);不管是新車、二手車,不管是內品牌,還是多品牌,都能做的很開心;如今,資金表面上是越來越密集了,銀行、機構和平臺都來投放車貸資金,但是有資金,甚至有低價格的資金,如果不配合市場做好服務,沒有業務具體落地人員,親見風險把控風險,投放機構的汽車業務很難做的大,走的遠。
01
三種模式 各有利弊
早年香港有部不溫不火的電影叫做《六指琴魔》,午馬老師給武林盟主的一句臺詞很有意思:“又想(夫人)年紀小,又想(自己)輩分高,這樣的好事你讓給我呀?”換句話說,無非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汽車金融的落地模式,各有利弊,到底哪個最好也都未必,主要還是看資金方處以什么階段?配備什么資源?管理層對車貸業務有什么訴求?
直營模式
模式特點:就是汽車金融類公司(車貸資金方)給一線銷售業務人員交社保。
優勢:員工歸屬感好,團隊執行力好。
劣勢:成本高,萬一產品不給力,運營管理又不好,業務沒做起來,團隊還尾大不掉。
代表公司:平安銀行、燦谷、易鑫、獅橋等
代理模式
模式特點:車貸資金方只設計汽車金融產品,具體落地外部給第三方。
優勢:投入小,見效快,靈活便捷。
劣勢:忠誠度難保障,競爭激烈有奶便是娘。
代表公司:各銀行間客、AFC多品牌、融資租賃公司
標服模式
模式特點:輸出運營管理,統一收編合作伙伴人員。
優勢:運營管理有保障,成本略低,用工靈活。
劣勢:管理難度加大,收編工作開展難。
代表公司:平安租賃
簡單分析完,
可以總結一句話:
大平臺都希望自己玩,
中小平臺希望借力發力,
持牌機構多半是沒編制。
02
SP模式 外延內涵
聊到關于SP的話題,鷂石周堅持三個觀點:
1、代理模式將長期存在;
2、代理商模式也在經歷洗牌;
3、代理模式很難做大。
關于為啥SP很難做大的話題,昨天視頻號和抖音號都預告了,今今天這里重點說說。
首先,還是要說說SP的概念外延。鷂石周以前喜歡說:與人民銀行相比,所有金融機構都是SP,這也是個玩笑話,因為這么界定沒啥意思。那這次把外延分一下:
1、關于資金外延:汽車金融活動中,自己不最終專項放款,只是代為放款。這個外延比較大,比如商租接了金租或者銀行資金,商租就是金租或銀行的SP。金租通常不會是SP,因為是持牌機構可以自己融資、籌資。商租如果自己做資產,自己融資、發ABS,或者用股東股本放款,也不屬于SP,屬于資金方。
2、關于抵押權外延:這個就比較清晰了,現階段擁有抵押權的公司通常是資金方,不擁有抵押權的公司適用于SP,這里最典型的就是:銀行擔保公司。另:目前商租和金租、銀行的合作,也多半已切換抵押權或準備切換抵押權。
3、本文的SP外延:偏重于傳統(AFC、商租)SP群體,篇幅問題銀行SP群體也就是擔保模式,下次單獨寫。至于銀行與商租、互聯網平臺的合作范圍太廣,且更復雜,本文就不討論了,比如燦谷、易鑫都做大了,寫這個部分不是打標題的臉了?
03
SP模式 做大難點
外延搞清楚了,那先說說傳統SP很難做大的觀點。
公司出生:公司出生的血脈看投資人,傳統SP的投資人,據鷂石周多年觀察,大概以下幾類:4S店管理人員、4S店金融人員、汽車相關衍生從業人員、上游資金方從業人員(下海)、下游車行、二手車行業投資人。公司本身背景不需要很強,通常注冊資金100萬(未必需要實繳),早期有關系交夠保證金,拿到授權區域,就開始汽車金融“拓荒”了。
目前國內SP起家的公司,有規模、拿到資本融資(投資)的公司按理一個手絕對數的過來。同時前些年,這個行業也不需要融資,現金流很好,利潤也不薄。幾家融到資的公司也沒有來付廣告費,這里就不贅述了,哈哈。
模式治理:前面說到的汽車金融落地方式問題,到了SP這里也是面臨如何落地,到底是直營還是再找小SP,也就是二級。其實過去的幾年里不少區域頭部SP,都蠢蠢欲動,希望跨省、多省甚至全國展業,但是目前來看只有極少數一些SP跨省展業做的相對出色,但是因為產品結構、風險問題、管理半徑一級管理成本等因素,據說目前也都在收縮。
經營企業,關鍵在于商業模式和核心團隊,SP這個商業模式說新吧,確實是一個汽車行業衍生在衍生的產物,目前算來也就十來年的歷史,說老吧,其實就是傳統意義的授權代理,只不過賣的是錢,是和汽車銷售相關的錢。所以這個商業模式本身沒有很高的壁壘,所以沒資本市場融資很難。即使是頭部的融資租賃平臺燦谷和易鑫,上市之后交易量很少,股價一路走低,沒有啥想象力。
運維管理:通常地方起家的SP立足本地、本省市場,不斷做大做強,市場有紅利的時期,SP也在分化,運營管理較好的公司逐步成為地方實力SP,通常汽車銷量大省都有1-2家,年銷量破1萬臺次,融資放款上10億的區域頭部SP。經過近十年的跑馬圈地,地方省級大SP通常都有了自己的核心團隊、核心二級和勢力范圍。這個現狀有點像:唐末的藩鎮割據,民國的軍閥割據。
所以,這個時候一個地區的頭部SP,想要再大再強,就必須跨省區經營擴充利潤和規模,通常面臨兩個問題:
1、團隊招募與管理:如今這個市場,團隊走新人培養模式,基本不現實,特別是二手車。所以最簡單明了的方法,就是挖團隊,這個現象過去幾年時有發生,通常一挖就是一個區域團隊。
鷂石周始終一個觀點,你能拿錢挖的動的墻角,別人就能拿錢挖走,或者這個墻角自己也想自己生根發芽。收編來的隊伍,很難有所謂的理想和愿景,無非看中了產品和利潤。你再會洗腦說:夢想還是要有的,但是他總是想:一定實現不了。這一點就是跨省跨區很難壯大的一個要點。
2、運營效率和風險:跨省經營畢竟帶來了管理團隊的流動,有部分跨省做的比較成功的SP區域團隊,通常都是原團隊核心層回鄉創業模式,這樣忠誠度和運營效率就會高很多。但是新的一個問題來了,區域市場原有規模、非規模SP也是白瞎的,在陣地上短兵銜接,刺刀血紅。除了正面陣地戰,還有側應的風險戰,畢竟人生地不熟,有些當地騙貸機構和個人,游走于市場老手都熟知,新手卻難防,一旦得手對于跨省SP的拓展信心將打擊很大,且不說風險損失。
資方視角:上游的資方與SP唇齒相依,但也貌合神離。也有三個方面的問題:1、既怕SP做不到沒業務,又怕做的太大,跟別人跑了。所以就需要不斷的開立新的SP,來變相平衡和約束老SP;2、現在行業內卷嚴重,產品線拉的越來越長,所以一個資金方不僅很難滿足市場和SP直營團隊需求,同時有些資金方也不穩定,還會出現斷放款,停業務的問題,所以,SP也不敢把雞蛋放到更多籃子里面,這個問題早年少見,這些年就比較凸顯了。
綜上所述,SP想要做大做強,面臨著商業模式壁壘、同行激烈競爭、人才梯隊愿景、運營管理風險、資方同床異夢等五個因素,加上目前這個市場環境,障礙其做大做強。當然這里只是單純的討論與分析,也沒有特別只對和針對性。也歡迎各位留言區留言交流您的觀點。
汽車金融瑯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