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票換小票會計處理,方法有4種,財務必讀,銀行承兌匯票拆分是指銀行承兌匯票的持票人,將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質押換開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按票面金額開立若干張金額較小的銀行承兌匯票的業務,支付貿易等款項的票據業務。
大票換小票會計處理,方法有4種
業務優勢:1.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結算需要,靈活安排票據的拆分與組合,大票換小票或小票換大票,滿足采購支付結算需要;2.手續簡便,便利企業的操作。3.減少了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方式下企業需支出貼現利息,相比貼現利息,承兌手續費極低甚至可忽略不計,大大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由于貼現率是浮動的,大概估算1個月期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年利率是在5.04%至5.4%左右,半年期票據折合扣除2.5%至2.7%,對于一張票據面額上千萬的企業,單純貼現時貼息的費用較高)。由于票據拆分是一項新的融資業務,相關會計準則對其賬務處理并未有具體的規范,以至于在企業實際操作過程中,各方觀點不一。我們為你歸納了以下幾種主流的會計處理方式:
方法一:質押大票不做賬,待收到小票時直接借記“應付賬款”,貸記“應收票據”。票據質押時無需做賬務處理,只需在備查簿中做登記即可。這樣做賬視同大額承兌匯票直接對外支付。這樣做的不妥之處是:不能真實反映業務流程,在賬面上沒有體現到“應付票據”這個科目。等到大票和小票分別到期時,沒有相應的科目進行賬務處理,導致實際賬務和銀行資金流實際業務發生不一致。
方法觀點二:質押大票收到小票時做一筆賬:借記“應付票據”貸記“應收票據”,并做備查登記。到期收到銀行轉來的應收票據資金和應付票據支付清單時,也僅做備查登記。這樣做分錄最能反映交出大票換回小票這一舉動。待小票用于支付時,直接借記“應付賬款”,貸記“應付票據”,業務流程清晰可見。這樣做的不妥之處是:提前終止了企業對應收票據的收款權限和對應付票據的支付義務,大額資金從銀行賬戶上進出不入賬,安全隱患極大,現金流量反映不夠真實。在此基礎上改進之后的會計處理如下:
大票換小票會計處理,方法有4種
發生相關的手續費: 借:財務費用-手續費 貸:銀行存款
使用銀行匯票支付貨款: 借:應付賬款 貸:應付票據
票據到期銀行劃走保證金:借:應付票據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存款
方法三:質押大票時將其由“在庫”轉為“質押”,收到小票時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應付票據”,用于支付時借記“應付賬款”,貸記“其他應收款”。大票到期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應收票據”,小票到期借記“應付票據”,貸記“銀行存款”。這種處理方式使業務流程通過賬務的形式反映出來,清晰完整。不妥之處是:如果小票跨月支付,則月底賬面上會出現資產和負債同時虛增的情況,影響資產負債率,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方法四:應收票據質押大票換小票的實操賬務處理如下:
全額質押時:借:應收票據-質押,貸:應收票據-客戶
2、換回來的票據拿去還款背書時:借:應付賬款 貸:應付票據
3、質押的票據到期時:借:其他貨幣資金 貸:應收票據-質押
4、客戶貼現時:借:應付票據,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存款
5、發生相關的手續費:借:財務費用-手續費貸:銀行存款
大票換小票會計處理,方法有4種
票據拆分的業務在日常小企業且非制造業中不常發生,對其背后的賬務處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是此項業務的賬務事務處理方式值得我們學習思考。
(天下通商貿-讓電票學習更簡單,做電票知識普及的領航者,面對商票痛難點不再困惑,關注“讓電票學習更簡單”抖音號,獲取全套“商票到期不能兌付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