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貸CEO張俊在不同場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2012年有一位‘老賴’在拍拍貸借了1萬元,后來因逾期上了我們的黑名單。可隨后他依然在深圳的一家P2P平臺借了50多萬,在江蘇另一家平臺借了100多萬,最后全部逾期。”
P2P平臺對查詢借款人征信報告和行業信息共享有著強烈的需求,但目前尚無法直接接入央行征信系統。作為這一時期的特殊安排,由上海資信有限公司開發的網絡金融信息共享系統(以下簡稱NFCS)自去年年中上線以來,已收錄超過20萬借款人的信息,預計年內系統采集借款人數將突破百萬人。與此同時,也有民資征信公司搭建了小額信貸機構的信息共享平臺。
上海資信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未來網絡金融信息共享系統會以央行征信系統子系統的方式運行,信息有望進入央行征信系統,以發揮最大的作用。
互聯網金融繞不開征信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支付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但并未改變金融的本質。征信能力和信用評估能力決定了P2P和眾籌等融資平臺的成敗。”
上述案例折射了目前P2P平臺所面臨的困境,即由于平臺尚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統,行業數據也未實現共享,無法獲知借款人的多重負債狀況——不清楚借款人在其他平臺上有多少負債,是否逾期。
信用是金融的核心,征信能夠提高放貸機構信用風險管理水平,是現代金融體系運行的基石。互聯網金融,其本質仍是金融,仍需按金融規律辦事。因此,構建征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繞不開的話題。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認為,互聯網金融大致有四種形態:基于電商的第三方支付、基于交易信息的小微信用貸款(阿里小貸)、基于第三方支付功能的金融產品銷售和結算(余額寶、基金第三方銷售結算牌照)和基于信息平臺的融資服務(P2P、眾籌)。其中,小微信用貸款和P2P的實質是典型的信貸業務。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支付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但并未改變金融的本質。征信能力和信用評估能力決定了P2P和眾籌等融資平臺的成敗。”吳曉靈說。
杭州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陳杭生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所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只是定語,是手段,其核心仍是“金融”,要解決的仍是“把錢借給誰比較安全”的問題。陳杭生的公司旗下有網絡投融資平臺鑫合會,并在溫州設立了一家征信公司。
央行營業管理部征信管理處處長袁新峰曾撰文指出,當前互聯網金融,乃至整個互聯網發展的重大課題,是要構建互聯網金融征信,以此形成較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
此外,P2P平臺欲接入征信系統的訴求也有法可依。《征信業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收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按照規定提供的信貸信息。”第二十九條規定:“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供信貸信息。”
目前,P2P平臺獲取融資主體信用報告的方式是由借款人自行提供。這既增加了成本,又存在融資主體在中間環節造假的隱患。
行業信息共享平臺已搭建
在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搭建完畢之前,各家平臺普遍對借款人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拍拍貸上最終借到錢的用戶僅占注冊用戶的8%
中國13億人口中僅有3億多人有信貸征信記錄,這與歐美經濟發達國家征信的覆蓋程度有很大差距。張俊告訴記者:“拍拍貸的許多用戶沒有申請過信用卡,還沒有自己的信用報告。因此,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是在幫年輕人建立信用檔案。”
在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搭建完畢之前,各家平臺普遍對借款人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拍拍貸上最終借到錢的用戶僅占注冊用戶的8%。
嚴格審核的原因,除了管理融資主體的信用風險,還包括防范欺詐風險。在一些從業人士看來,后者更值得重視。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多次表示,P2P平臺所面臨的最大風險,并不是借款人的信用風險,而是欺詐風險,“有些人一開始提供的資料就是假的。”張俊認為,風險防范的第一步,就是防欺詐,要盡量把那些蓄意欺詐的人過濾出去。
去年6月28日,由上海資信設計開發、實現P2P借貸行業信息共享的NFCS正式上線運營。截至2014年03月31日,NFCS累計簽約機構130家,報數機構累計63家,系統收錄客戶數共20.06萬戶,黑名單人數共4243人,成功入庫記錄220.03萬條,為37家機構開通了查詢權限。系統采集的借款人數以月均2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4年內,系統采集借款人數將突破百萬人。
上海資信副總裁牛路辰對記者表示,NFCS系統的接入原則可以歸結為“寬進嚴出”。所謂“寬進”,即任何網貸企業只要合法經營,三證齊全均可與上海資信合作;所謂“嚴出”,是指上海資信采用央行征信系統的技術標準和接口規范,對合作對象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確保在政策許可時NFCS信息進入央行征信系統不存在技術障礙。上海資信有專門的團隊對網貸企業進行報數培訓,協助解決信息交互的技術問題。所有的合作機構必須按照約定的數據標準提供數據,在通過檢驗合格,平穩報數一段時間后才能共享他人數據,這也是目前63家機構報數,但只有37家機構開通查詢的原因。
NFCS系統主要搜集五大類信息、近107個數據項,包括被征信主體基本信息、借款申請信息、借款開立信息、借款償還信息和特殊交易信息。這些信息涵蓋了主體在網貸平臺從申請、合同訂立、合同執行的全生命周期的行為記錄。所謂“特殊交易信息”,即俗稱的“黑名單”,將放大失信者的違約成本,形成威懾。
此外,也有民資征信公司參與到小額信貸行業同業征信平臺的建設中來。去年3月,由北京安融惠眾征信有限公司創建的“小額信貸行業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MSP)正式上線,為P2P、小貸公司、擔保公司提供行業信息共享服務。目前會員機構數約190家,日查詢量超過6000件。
與央行系統對接仍有困難
目前P2P直接接入征信系統暫不成熟,可先行開發獨立的網絡信貸信用信息系統,同時為接入征信系統預留接口。當系統數據質量較高,各方面條件趨于成熟時,可考慮與征信系統對接
牛路辰對記者表示,目前P2P平臺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的障礙主要有以下幾點:P2P網貸的法律地位和行業的監管框架尚未明確;網貸行業準入門檻低,網貸機構技術實力差異較大,很多機構與央行征信系統信息交互存在技術困難;行業尚處動蕩期,標準業務模式還未形成,平臺倒閉、卷款跑路的現象仍時有發生,一些機構的合規報數能力和數據安全相關制度難以達到央行征信系統的要求。
對此,信而富CEO王征宇表示:“一些平臺能生存多久都不確定,其數據規范性、安全性、對客戶隱私的保護都達不到要求,央行自然會有顧慮。”
央行南京分行副行長奚尚琴在其對江蘇省網貸平臺的調研報告中建議,鑒于直接接入征信系統暫不成熟,可先行開發獨立的網絡信貸信用信息系統,同時為接入征信系統預留接口。當系統數據質量較高,各方面條件趨于成熟時,可考慮與征信系統對接。
對于已有的金融信息共享系統,牛路辰表示:“NFCS是人行征信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未來條件成熟NFCS的數據有望進入人行征信系統,將借款人線上線下融資的完整債務歷史整合起來。形式上,NFCS會成為征信系統下的子系統,由上海資信獨立運行。NFCS并不一定只針對互聯網金融,未來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保理、汽車租賃、典當等都是NFCS需要涉足的征信領域。NFCS服務對象的選擇,以和人行征信系統補位發展為基本原則。”
目前,央行的征信報告并未對信息主體作出評分。美國是信用卡的發源地,也是個人信用評估體系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由個人消費信用評估公司Fair Isaac Company開發的FICO評分被美國的三大信用管理局所采納,被廣泛應用在金融信貸、保險、房屋租賃乃至個人求職方面,已經成了美國個人信用評分事實上的標準。
牛路辰表示,未來隨著數據量的豐富,NFCS還將提供更多增值類的服務產品,如評分、行業(區域)風險統計分析、主動風險預警等深加工產品。此外,NFCS計劃試運行期一年,試運行期間服務免費,未來如果要收費,也會征詢機構的意見,“目前傾向于NFCS試運行期過后繼續不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