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3月2日下午召開的嘉興全市金融工作座談會上獲悉,2019年嘉興要大派“金融禮包”,讓制造業、民營企業和直接融資等領域的受益度進一步提升。嘉興要著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點、痛點,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推進“長三角金融生態環境最優市”的打造。
這個“禮包”有多大?
2019年,嘉興力爭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200億元,其中各項貸款新增880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比重達到30%,占比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0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速超過全部企業貸款增速,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比重超過50%,小微企業貸款戶數增長達到15%以上;新增上市企業7家,直接融資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
資料圖 陳慧 攝
未來3年的目標也已排定。到2021年,嘉興力爭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萬億元,3年新增貸款累計達到300億元,其中新增小微企業貸款達到500億元以上,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繼續保持全省首位;
全市新增上市企業20家以上,直接融資規模3年累計達到1000億元以上。
金融機構是“主力軍”
這一金融“大禮包”的派發,嘉興全市各金融機構自然成了“主力軍”。
嘉興工行開年以來不斷加大加快信貸投入,截至2月末,已新增各項貸款超過30億元,同比增幅近3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嘉興工行目前正為1800多家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貸款余額超300億元,貸款余額占到全部公司貸款總量的60%。
嘉興農行則創新推出“小微網貸”,在線直接提供信用貸款,所有流程均由企業線上自助操作,隨借隨還,還在貸款過程中率先據實調高工業用地抵押價格,增加了企業的授信額度。更給力的是,其還將向省農行爭取到的3000萬元以內小微企業增量授信權限全額下放到縣支行,目前已覆蓋嘉興全域。
嘉興中行發揮自身優勢,針對外向型企業推出即期結售匯、遠期結售匯、匯利達、外匯買賣等避險保值工具,幫助企業規避風險,2018年已成功為500家企業節省財務成本約8000萬元。
2019年嘉興中行將大力推進進出口押匯、匯出匯款融資、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等產品,幫助企業打通境內境外市場,目前儲備的重大跨境項目已有4.5億美元。
嘉興農信專注服務創業者。在嘉興市域內,半徑3公里范圍就有3.8個農信服務網點;有80%的百姓選擇農信的服務;大多數創業者的第一筆貸款由農信提供。其已構建了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據記者了解,無論是國有大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或農商行,都拿出了誠意滿滿的“禮包”,全力助推嘉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追求最優營商環境首要是金融
今年,嘉興聚焦“三服務”和“兩年”活動,營商環境建設年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活動,而要達成“長三角最優營商環境城市”的建設目標,首要的一點是打造“長三角金融生態環境最優市”。
具體如何做?為此,嘉興市金融辦將全力推進金融服務民企高質量發展,加大對民企的金融支持,同時幫助民企防控債務風險。
嘉興市金融辦將開展債券到期和有新發債需求企業的風險排查,確保企業不因債務違約引發風險;將發揮市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的龍頭作用,健全政策性擔保體系,緩解民企債券融資壓力;將對授信10億元以上的50家大型企業,特別是民企,分類實施“扶強、幫困、出清”措施,爭取科技信貸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首批優選30家科創型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爭取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將全力確保金融總量供給充分,全市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新增220億元以上,制造業貸款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重力爭達到30%;指導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按照保本微利目標,推動融資成本穩步下降;優化信貸期限結構,推廣年審制、無還本續貸、循環貸等還款方式創新,減輕企業轉貸壓力;將抓緊建成和運行嘉興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推進央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應用,力爭年末平臺融資金額突破1000億元;2019年安排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不少于30億元,力爭全年新增跨境融資規模達16億美元以上。
嘉興銀保監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支持科技金融服務,持續推進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金融“4+X”服務模式;引導機構加強“金融+外部資源”聯動,推動“科技保險+”及投貸聯動等創新業務發展;突出對嘉興科技城等科創平臺的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下一步將單獨制定科技城科技金融推進方案。同時,其還將督促金融機構在授信中嚴格執行“三個不得”,即不得設定不合理授信附加條件,不得違規收費,不得放松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嚴禁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市、股市、期市等限控領域,對違規行為將嚴肅處理。
(原標題《打造“長三角金融生態環境最優市”嘉興目標排定 這些領域將受益!》,原作者張超柱。編輯顧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