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融資貴是不少中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道難題。如今,中小微企業再次迎來政策精準滴灌的“甘霖”。南通啟東、如皋、海門、崇川、港閘、通州、海安、如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園區等,車抵房抵,合作多家銀行和資金方,實力雄厚。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組織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以下簡稱“融資促進行動”),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力度。在筆者看來,融資促進行動目標明確、舉措有力,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提升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便利度和可行性,實現對產業鏈上中小微企業的精準滴灌,推動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融資促進行動從信貸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優化授信服務策略,提升信貸融資質效”。
近年來,在破解中小微企業資金難題方面,相關部門一直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并且推出了諸多舉措。但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一些中小微企業難以獲得發展急需的資金支持,成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看,關鍵還是要建立中小微企業敢貸能貸愿貸的長效機制,破解貸款難、貸款貴與貸款慢問題。對此,融資促進行動提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行主動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拓展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隨借隨還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具體要求。
不僅如此,融資促進行動還提出“完善融資增信策略,優化擔保服務模式”。筆者認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量體裁衣提供擔保服務,有助于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源流向中小微企業。
其次,融資促進行動從直接融資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優化上市培育策略,助力對接資本市場”。
具備直接融資功能的資本市場,在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累計已經有160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占A股全部上市企業數量的30%以上。今年新上市企業中,60%都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證監會日前召開的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提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著力健全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堅守科創板、創業板定位,進一步提升服務的精準性;高質量建設北交所,一體強化新三板市場培育功能,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為滿足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需求提供了體系化的機制安排,助力企業行穩致遠。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還會有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借資本市場之力實現質的發展,在強鏈補鏈穩鏈中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融資促進行動還提出“完善股權投資策略,激發專精特新企業”。這有望帶動各類資本加大“投早投小投創新”力度,為中小微企業帶來更多的資金支持,實現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拂面春風好借力,正是揚帆遠航時。一項項舉措全方位地精準滴灌,讓廣大中小微企業在前行的路上底氣更足,并不斷增強其創新活力,呈現“千帆競發”“枝繁葉茂”之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進展:惠農貸款、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中首次加載智能合約
【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進展:惠農貸款、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中首次加載智能合約】財聯社8月2日電,蘇州市數字人民幣試點半年度總結暨下半年工作推進會的信息顯示,在智能合約應用方面,實現了數字人民幣在駕校培訓資金托管領域內的首創應用,打通“E駕金”數字人民幣支付;在惠農貸款、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中首次實現加載智能合約;農民工工資代發、供應鏈融資定向支付貸款、工會福利費、靈活用工平臺錢包智能管理等場景落地;消費領域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產品“小郵卡”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