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南都拍客 羅劍華 攝
昨日上午,廣州市新聞辦召開“廣州民營經濟20條”政策解讀會及實地采訪活動,邀請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商聯的相關負責人解讀《廣州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相關內容。
發布會上,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吳少斌表示,“民營經濟20條措施”體現了廣州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市場監管部門根據職能,將重點在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兩個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政策落實 將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據介紹,“民營經濟20條措施”明確,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提升民營企業知識產權運營質量,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
根據《廣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
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不斷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培訓力度,幫助園區企業、金融機構和服務機構深入了解相關扶持政策、融資渠道、辦理流程等信息。
推行多元互補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推動由“政銀企”合作模式、“政銀企服”合作模式和風險補償基金合作模式3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互為補充,有效破解質押融資流程慢的難題。
規范化風險補償機制管理。制定《廣州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管理辦法》,提出年度補助總額最高達5000萬元,并明確規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的運作和管理,明確風險補償機制總則、補償對象和條件及標準、工作規程、監督與管理等內容。
專項資金支持知識產權金融。落實《廣州市知識產權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對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活動產生的利息、評估費用等予以扶持,對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的主體予以扶持,擴大企業質押融資渠道,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信用監管 釋放行政執法溫度和善意
“民營經濟20條措施”明確提出,對新業態新行業要實施包容審慎監管,規范對民營企業的執法行為,依法實施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
據吳少斌介紹,市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探索優化執法方式,堅持做到積極回應市場主體關切,持續優化信用監管——
支持“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健康發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重點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試點,提高“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精準性、有效性,推進監管執法領域免處罰免強制“雙免”模式,完善信用修復機制等多個方面等落實監管要求,對“四新”企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對“四新”企業實行標簽化管理。對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未達到高風險、較高風險的“四新”企業大幅降低“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比例,實現靶向化、精細化分類監管,建立寬嚴相濟量身定制式的監管機制。
制定市場監管系統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為市場主體提供容錯糾錯機制,防范行政執法“一刀切”,進一步營造“四新”企業發展的優良營商環境,推動市場主體健康有序發展。
吳少斌表示,把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做好做實,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內容。下一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推進多元互補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支持民營經濟最大限度釋放活力潛力,同時持續實施“觸發式監管”“非接觸式監管”等包容監管,支持民營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營商環境 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廣州市司法局副局長張建山透露,將從民營企業最關注的土地、資金、人才及平等準入等難題出發,完善土地供應保障制度,融資和人才支持制度,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打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著眼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建立健全規范化、常態化、數字化的政企溝通機制,引領良好政企生態。
走訪調研了1000多家民營企業后,廣州市工商聯專職副主席、秘書長熊鷹發現企業對系統高效的政企溝通和生產性服務生態比較關注。對此,廣州市工商聯建立線下線上聯動機制,暢通和拓寬社情民意表達和反映渠道。
“現在的政府機構更多是服務型的,逐步從后臺走到前臺,這是個很大的變化。以前可能是等待企業來咨詢,現在都是主動上門與企業溝通,這種變化很好。”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志強對廣州的營商環境表示肯定。
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許曉東也認為,在法治保障方面,“廣州民營經濟20條”建議建立本地優質合規民營企業“白名單”并動態更新,成立市、區兩級工作組,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對“白名單”內企業合理的政策訴求,予以優先辦理。并提出要全面打造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各級各部門要積極主動靠前服務民營企業,依法依規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防范廉政風險,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
“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以不同方式服務民企,實實在在解決民企實際問題。對于民企來說,這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式,給企業注入了強有力的‘定心劑’。”許曉東說。
孫志強還表示,“廣州民營經濟20條”中提到,要在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加大應用場景開發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應用場景設計與建設,以及關于推進民營業務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和綠色化提升等措施。“這些措施的出臺,不僅給了我們發展的信心,為我們企業增添了業務發展動力,同時通過聚焦重點領域,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從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產業基礎。”
深 讀
推出“三支箭”政策組合,解決民營企業“缺水”難題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金融部門責無旁貸。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并強調,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強金融、財政、產業等政策協調配合,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民營經濟。
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與金融機構共同努力,推動民營企業融資持續量增、面擴、價降,全力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為化解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管理部門推出“三支箭”政策組合,從信貸、債券、股權三方面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解決民營企業最為根本的“缺水”難題。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性商業銀行小微業務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均不低于50基點、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綜合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均不低于10%。自2022年11月份擴容以來,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已累計為民企發行284億元債券提供支持。
采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實習生 鄭銘茵 南方+記者 鐘曉宇 郭蘇瑩 通訊員 穗市監 綜合經濟日報